2025-05-03 06:40:45 admin 世界杯哥伦比亚

历史故事

等苏秦得志了,张仪还在悠哉游哉。在一个当楚国宰相的好朋友家里,作第一等宾客,手面也很大,随便花钱,蛮不在乎,一般人看他吊儿郎当,好像品行不很高。有一天这位宰相家里掉了白璧,宰相家里的人怀疑是张仪拿的,把张仪捆起来打个半死。回到家里。太太就说他,这冤屈都是读书读来的,如果不读书,就没有这种事。张仪当然受伤很重,他看见太太这样难过,就问自己的舌头有没有坏,太太告诉他舌头当然在,张仪就安慰太太不要紧,只要舌头还在,就没有关系,我们曾经看了《张良传》中说的:“以三寸舌为王者师”。

史书记载和后世之人均把二人相提并论。这是有一定道理的。从出道之前看,二人均是一介寒儒,苏秦更是穷得连饭都吃不上,第一次失败回家,连穷嫂子都看不起他,不给他饭吃,苏秦只好有一顿没一顿地硬撑着,没日没夜地“头悬梁、锥刺骨”地苦读兵书;张仪虽说是名门之后,也不过是个破落户弟子,不然就不会跑到深山老林去和鬼先生学习捭阖之术了。但比苏秦还是要强一些,至少还没有衣食之虞。从权力拥有程度上看,苏秦似乎又比张仪稍强,除了出道较早外,张先生还啥都不是的时候,人家苏秦就是身掛六国相印之人了,六国军政大事圴决于苏秦一人,就连虎狼之国秦国因为有苏秦当权,十五年竟不敢出函谷关,足见其地位和作用。即便张仪后来做了秦国国相,那也只是一国之相,怎能和用有实权的联合国秘书长相提并论呢?

从实际操作上看,二人基本旗鼓相当,苏秦倡导的“合纵”不可谓不成功,但张仪主张的“连横”也卓有成效,都是凭着过人的学识和诡谲的计谋,以三寸不烂之舌把各国君王鼓噪得头大,大事小事悉听尊便。从运作的结果上看,张仪有过苏秦之处,虽然苏秦“合纵”在先,张仪“连横”在后,但最终还是让张仪用“连横”之术把把苏秦的“合纵'之策打破,六国终久还是被秦国各个击破,最终被彻底灭掉。从人生的结局看,张仪明显比苏秦要强得多,虽然二人最后都被罢了相,但苏秦在齐国的阴谋暴露后,被齐王“车裂”而死,而张仪只是被秦逐到魏国老故,怎么说也算得到了善终。

在六国之中,齐、楚两国是大国。张仪认为要实行“连横”,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。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,就被派到楚国去了。张仪到了楚国,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,求见楚怀王。张仪说:“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。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,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,还愿意把商于(今河南浙川县西南)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。这样一来,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,又得了秦国的信任,岂不是两全其美。”

楚怀王是个糊涂虫,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:“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,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?”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的便宜事儿,都向楚怀王庆贺。只有陈軫提出反对意见。他对怀王说:“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?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?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已的盟国,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。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,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。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,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。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,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。”

可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,拒绝陈辍的忠告,一面跟齐国绝交,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。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,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,约他一同进攻楚国。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十,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,说:“没有这回事,大概是你们大土听错了吧。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?我说的是六里,不是六百里,而巨是我自己的封地,不是秦国的土地。”使者同来一回报,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,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。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,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。楚国一败涂地。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,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,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。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,楚国从此大伤元气。

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,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。接着,张仪以商於之地欺骗楚怀王,引起秦、楚两国在蓝田大战,结果楚军惨败,被迫与秦国结为盟邦。张仪又趁势去威胁韩王,他说:“韩国的地势险恶,百姓都居住在山区,赶上一年粮食歉收,就得吃糠度日。土地方圆不满九百里,国库没有积存两年的粮食。大王的军队全国不足三十万,而且还包括那些砍柴煮饭的杂役。如果除去防守驿站边防的兵卒,现有的军队只不过二十万罢了。然而,秦国的军队却有一百多万,有战车上千辆、战马上万匹。那些勇猛的战士,能弯弓射箭、挥戈上阵的,多得不计其数。那些精良的战马,一跃两丈、奔驰迅速的,也多得数不尽。山东六国的兵士披甲戴盔,合在一起与秦军作战,秦国的士兵却赤膊上阵,左手提着人头,右手拿着兵器,结果大败六国的军队。

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,后来又先后到齐国、赵国、燕国,说服各国诸侯“连横”亲秦。这样,六国“合纵”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。后来,秦惠文王因为张仪功劳卓著,就封他做了“武信君”,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。其后不久,秦惠王死亡,其子荡继位,称武王。武王自幼讨厌张仪,群臣忌妒张仪的又趁机向武王进谗言,张仪也害怕大祸迟早降临,因而用计辞掉相位,逃到了魏国。公元前310年,张仪病死。至此,一代纵横家张仪的历史划上了句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